廣州急救中心電話號碼(廣州市醫療急救電話)
“你好,廣州廣州廣州120,急救救電是中心需要救護車嗎?” 一天上午9時39分,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調度員梁雯婷接到了一通特殊的電話來電在13秒的通話時間里,電話那頭遲遲沒有人說話,號碼話多次耐心詢問也沒有回復“是市醫誤撥電話,還是療急有緊急情況?”梁雯婷內心正疑惑,電話斷線了。廣州廣州
梁雯婷立即回撥,急救救電多次回撥后,中心電話再次接通,電話這次,號碼話聽筒里傳來AI語音播報的市醫聲音,反復說道:“你好,療急我是廣州廣州一名聾啞騎手”“你好,我是聾啞人”梁雯婷的心提了起來,迅速問道:“是需要救護車嗎?”“是的”對面還是AI語言播報。
原來,隔著電話,聾啞外賣小哥正通過另一臺手機的微信文字轉語音功能向120尋求幫助,梁雯婷果斷發送短信,通過120短信定位平臺獲取這名外賣小哥的位置等基本信息 此時中心調度組長林欣、調度實時質控員梁啟柏也監測到了這個來電的異常情況。
林欣立即指揮梁啟柏添加患者的微信,通過文字交流與現場圖片,確認這名胡姓外賣小哥的受傷情況另一邊,梁雯婷根據傷者地址,派出白云區東仁醫院的救護車,并第一時間告知傷者的特殊情況10時許,救護車順利將這名外賣小哥送往醫院救治。
這場跨越溝通障礙的救援行動雖然落幕,但也引起了中心工作人員的思考:再遇到這類特殊情況,救助系統能不能更智慧一些? “如果每次特殊救助都能做到‘無障礙’,我們的救助工作將上一個新臺階”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主任羅紅彬表示,針對特殊救助的實際情況,近日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醫療優先分級調度系統再度升級,優化新增小程序“一鍵呼救”、文字轉語音等無障礙救助功能,如果有聾啞人撥打120求助,救助流程將更加順利。
“我們正與殘聯聯系,在聾啞朋友群體中推廣告知該功能,幫助他們提前錄入基本信息,呼救時進一步縮短響應時間”羅紅彬介紹,此外,指揮中心還通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增設視頻調度、呼救指導等功能,使醫療救助前置,讓呼救者能得到更快、更專業的救治。
下一步,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將積極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爭取實現緊急呼救情況下可獲取手機準確定位數據,實現呼救地址自動獲取更加準確,無須用戶手動操作結合現有政策與技術,尋找更加便捷的技術解決方案,實現更人性化的“一鍵呼救”,讓救助無須再“有聲”。
責任編輯:劉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