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郵輪中心營業時間(廈門郵輪中心訂票電話)
來源:【廈門日報】

豪華郵輪愛達·地中海號靠泊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新航站樓(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廈門去年共接待郵輪31艘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320%,郵輪營業郵輪分別位居全國郵輪港口第四和第三;預計今年全年將接待郵輪48艘次,中心中心其中僅母港郵輪就超過了30艘次……昨日,時間廈門港口高質量發展指揮部召開廈門郵輪產業發展新聞通氣會,訂票電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廈門廈門我市郵輪旅游發展態勢積極向好,郵輪營業郵輪港、中心中心產、時間城融合發展新格局加速構建。訂票電話
廈門港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接待郵輪一直以來,廈門廈門廈門郵輪就是郵輪營業郵輪全國郵輪旅游界的“頂流”2005年,廈門先謀先動建設當時中國最大、中心中心能接待14萬總噸豪華郵輪的時間國際郵輪碼頭,這也是訂票電話中國沿海四個郵輪專用碼頭之一同時,廈門開始謀劃郵輪綜合體建設,打造“世界郵輪母港”,廈門郵輪游從1.0進階到2.0時代。
近年來,郵輪經濟加速升溫,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廈門郵輪產業發展質量何以始終位于全國前列?記者觀察發現,廈門郵輪堅持港、產、城融合發展,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打法”——從硬件設施的建設,到商業配套服務的完善,再到周邊文旅資源高效輻射,全方位打造具有國際一流郵輪接待能力的3.0版本的國際郵輪母港。
提升硬件水平上演“連船好戲” 通關更智慧高效截至2024年,廈門郵輪旅游已累計接待郵輪740艘次,旅客吞吐量190萬人次其中,2024年廈門郵輪旅游市場快速回暖,共接待郵輪31艘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320%。
今年第一季度,包括“銀海晨曦”“歐羅巴2”號等奢華郵輪在內的5艘次郵輪相繼到訪,接待外籍旅客超3000人次4月,愛達·地中海號郵輪將在廈運營7個母港航次,預計旅客吞吐量2.9萬人次目前,已有不少國際郵輪確定下半年的來廈“檔期”。
藍夢之歌號郵輪將在8月至10月來廈運營20個母港艘次,愛達·地中海號郵輪將在11月繼續來廈運營7個母港艘次,另有“招商伊敦”號等郵輪將掛靠廈門預計全年將接待郵輪48艘次今日,廈門港將迎來愛達·地中海號、藍夢之歌號郵輪“兩輪同靠”的盛景,預計全天進出港旅客超7000人次。
“連船好戲”的上演,得益于港口設施和配套服務的持續完善近年來,廈門郵輪碼頭順利完成泊位改擴建,現有3個專用郵輪泊位,具備同時靠泊3艘大中型郵輪的能力,也可停靠22.5萬總噸世界大型郵輪,并實現了郵輪泊位岸電全覆蓋。
就在4月15日,廈門國際郵輪中心新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郵輪和游客接待能力都大幅提升新航站樓總建筑面積6.8萬平方米,地上六層,地下二層,年旅客吞吐能力可達80萬人次樓里設置錯層值船柜臺,可以滿足3艘郵輪同時值船。
在這座投資7.3億元打造的現代化航站樓里,一場以旅客為核心的智慧變革正在發生——首次實現出入境分層通關,入境、出境大廳分別設在一、二兩個不同樓層,且海關旅檢通道從2道擴至4道,提高旅客通關效率;紅外測溫、放射性檢測等先進技術投用,實現非接觸式的無感監測,提升旅客通關體驗。
“現在,旅客出境通關僅需進行一次行李檢查,等待時間縮短50%”相關負責人介紹,新航站樓通過數據聚合與視頻分析重構技術,將海關行李查驗和港站運營方的安全檢查合二為一,實現海關、安檢“一次過檢”,等待時間縮短50%。
“更智慧”意味著更高效現場實測顯示,入境旅客從離船到通關結束,平均僅需約10分鐘,通關時效提升約50%“更敞亮、更便捷”,這是新航站樓啟用一周來,被旅客反復提及的關鍵詞優化配套服務郵輪從海上駛入商圈 與“岸上游”無縫銜接。
郵輪旅游被譽為“漂在海上的黃金產業”,郵輪經濟如何深度鏈接城市發展?廈門郵輪產業的發展并不是停留在增加航線和航次的表面,而是著力打造郵輪產業綜合體,進行“船、港、城”三位一體綜合開發,讓郵輪旅游串聯文旅體驗、商貿零售等多種業態,形成“一船帶一城”的溢出效應。
據介紹,廈門郵輪母港片區采用“前港、中區、后城”聯動發展模式,近年來綜合配套不斷提檔升級在郵輪中心后方,城市綜合體項目“海上世界”一期已落成,總建筑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集“船、港、城、產、游、購、娛”元素于一身,成為廈門的網紅打卡點。
東渡客運碼頭的廈鼓時光濱海商業體則提供了全方位的“吃、喝、購、娛”服務郵輪母港周邊商業體的落成,打造了從“船上”到“岸上”的消費場景,讓郵輪從“海上”駛入“商圈”,撬動城市經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全球首個閩南文化主題幻境公園——“嶼見閩南·時光幻境”項目揭幕,并將于5月1日試開放,讓游客一下郵輪,就可以沉浸式感受閩南民俗風情、體驗閩南文化的魅力。
目的地觀光,是郵輪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一個旅游目的地要想贏得外地游客的青睞,離不開當地的煙火氣和文化味“郵輪+文化”破圈融合,成為廈門郵輪游的新“出圈”方式今年2月,作為“歐羅巴2號”郵輪環球航線首個大陸訪問港,廈門郵輪母港特別準備了國風漆扇、博餅、拓福等體驗項目,讓遠道而來的旅客感受廈門人民的熱情好客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為促進“船上游”與“岸上游”無縫銜接,廈門提升并串聯郵輪母港后方配套,推出了許多“新玩法”:持續組織非遺代表性項目、藝術展覽、文藝演出、潮玩快閃等;把鼓浪嶼、植物園、中山路、海上世界等30多個景點、街區串聯起來,推出“郵輪+世遺”“郵輪+康養”“郵輪+研學”等10條主題線路;同時大力開發鷺江夜游等夜間樂游產品,舉辦各類演唱會、音樂節等夜間文旅項目,釋放城市文旅新動能。
便捷的交通,是鏈接城市文旅資源的必要條件作為國內少有的位于城市中心的郵輪碼頭,郵輪中心實現了地鐵、輪渡、公交、旅游巴士等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包括開通郵輪港口至鼓浪嶼的直達航線,15分鐘就可以到達;開設12條公交旅游專線,覆蓋30公里內主要景點,打造“一小時旅游圈”。
同步我市將建設首個航運要素產業園記者從昨日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我市將建設全市乃至全省首個航運要素產業園——廈門航運要素集聚園區該產業園以海上世界D座大樓為試點,先行先試探索航運集聚創新模式,吸引聚集更多的產業鏈資源、優質企業、關鍵要素及服務機構,構建航運要素集聚、航運產業發展的生態圈,并逐步擴展至整個郵輪母港片區,打造具有經濟特區發祥地特色的航運經濟產業集群,力爭加快把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成航運服務功能齊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備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現代化國際航運樞紐。
(廈門日報記者 林桂楨 通訊員 廈港宣)本文來自【廈門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ID:jrtt